您的位置:

中医气功的功法与流派

2022-08-03
来源:求医网
         “一花独放不是春,万紫千红春满园”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历代中医名家和有识之士为我们留下了难以计数的气功功法,并形成了许多流派。如从练功的特征,可以分为吐纳派、存想派、静定派、周天派、导引派五大类;从“性命”之学,可分为性功、命功、性命双修功;从“三调”的侧重,可分为调息为主、调身为主和调心为主三大类;从练功威仪(体态)可分为站功、坐功、卧功、行功;从练气的功用分武术,杂技中的硬气功,养生、防病的软气功等。这些分类方法,各有其长,本文择要介绍气功的动静分类。

  以动静为纲,三调为目,可以概括一切功法。因为气功的外在修炼形式不外乎动与静两类,而一切功法均由三调操作构成。

  静功:外静内动,调理心神

  静功也称内功,以调心、调息为主,从入静、存想、吐纳等入手,没有明显的肢体运动,其主要作用所谓内炼精气神。静功以外静内动的方法激发人体的潜能,对调整人体的心理状态有积极的作用。静功又可分为以调心为主的功法和以调息为主的功法,二者外在的身体姿势可以一样,都可以采用坐式,或站式、卧式,但内在的操作有很大区别,作用也各异。

  以调心为主的功法,即从意守、存想、入静等操作入手的功法,崇尚此类功法的学者认为,神是人体的精神思维活动,是生命活动的主宰。它统御着精与气,是生命存亡的根本和关键,具有易动难静、容易耗散的特点,只有清净内守方可养神。代表功法有禅定、坐忘、真气运行法等。其中的坐忘源于孔子大弟子颜回,是一种高度入静“忘”却一切的“坐功”,被郭沫若先生誉为是“我国静坐的起源”。

  以调息为主的功法,即从吐纳、服气、行气等操作入手的功法。此类功法以“吸新吐故以炼脏”为指导思想,通过吐纳炼气来调整人体的脏腑功能。代表功法如六字诀、内养功。六字诀呼气时配合发以嘘、呵、呼、呬、吹、嘻六个字,分别应对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、三焦六个内脏及其经络,由此实现“炼脏”强身的目的。有学者将其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,取得了不错的效果。

  静功中的放松法、吐气法等具有祛邪泻实的作用,对于治疗诸如高血压等中医辨证属于实证、阳证类疾病,有较好的疗效;而其中的存想法、纳气法等则有补虚作用,可用于体质虚弱者或中医辨证属于虚的病证,如消化性溃疡、慢性肠炎等属于脾胃虚弱、中气不足者。此外,对于调节情绪,缓解紧张状态也有不错的作用。需要指出的是,调心与调息在静功中往往互相依存,故以调心为主的功法也可以从调整呼吸开始,调息为主的功法也需要在安静状态下锻炼。

  动功:外动内静,强健形体

  动功也称外功,以调身为主,从全身和四肢的姿势、动作入手,所谓外练筋骨皮。动功具有外动内静的特点,即主要通过躯体、四肢的运动,活络关节、强健筋骨、促进气血的流动和脏腑功能的增强。运动能养人体之形是动功养生思想的主要源泉,认为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,动也。形气亦然”。由于动功都有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形体动作,故在一般民众的心目中,其受欢迎的程度高于静功。常见的动功多为套路动作,可分为以下几种。

  柔韧型 动作柔和、缓慢、连贯,例如太极拳、八段锦。

  刚硬型 动作刚健、强硬、有力,常用静力性收缩(等长收缩)的方法以增强练功中的“得气”效应,例如易筋经、五行掌。

  按摩型 运气至手,以手按摩(包括拍打)特定的身体部位,例如保健功。

  仿生型 模仿动物的动作,经提炼编成功法,例如五禽戏、大雁功。

  舞蹈型 动作取材于舞姿,优美而富于观赏性,例如禅定舞蹈。

  体操型 动作类似于体操,四肢及躯体动作均较舒展,例如练功十八法。

  行走型 以特定的步伐为基础编成的功法,例如新气功疗法、太极步、梅花桩。

  当然,上述几个类型有时难以客观界定;还有许多功法都属于动静相兼的类型,具有动静两重特点。如峨眉十二庄、形神庄、站桩功等,可见动与静不可截然分开。

  应当说明的是,众多的流派和不同的功法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有历史的印记,有地域的限制,也有人生哲学的不同,乃至个体差异的变化等等。但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是人的生命运动的复杂性、多层次性。从正常生理状态进入各种不同层次的气功态的途径,也不是唯一的,而是多种多样的,这些途径或方法,就是我们所说的气功功法。因此,气功爱好者在初学气功时,就要科学认识并正确对待功法流派众多的现实,根据自己的特点,选择适合自己的功法,并在今后的练功过程中,博采众长,以适应新的变化了的内外环境。相信总有一款适合您。